读药周刊
第146期《单身社会》
一场由独居引发的社会变革
也幸好你所在的那个世界中,低级的修真界与中级的修真界是分离,有着只能单向由低级修真界前往中级修真界的世界法则限制,不然光靠当时的我们想要镇住整个修真界,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呢。今天,美国约有1/7的成年人独自生活;十年内,全球独居人口增加了33%。一场社会变革悄然而至——我们正在学习单身,并由此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
人们为什么要独自生活?一个人住是什么样的体验?城市建设与社会结构如何因此而变?社会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告诉我们,独居不再等于孤独,而是生活的新选择;单身族群正在崛起;独居现象需要更多公共论述和社会的全面设计。
图书信息
- 【主题书】《单身社会》
- 【作者】[美]艾里克·克里南伯格
-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 【读药点评】独居风潮正蔓延全球,社会变革悄然而至。独自生活,我们要做哪些准备?
- 【读药鉴定】
- 【往期回顾】
- 《读药》第145期
《访法札记》:法国“三农”问题和社会治理对中国的启示 - 《读药》第144期
《回家》:全球化时代的“新无根之惑” - 《读药》第143期
知识分子应该如何介入政治?——解读托尼·朱特《责任的重负》 - 《读药》第142期
阎真《活着之上》:学院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态 - 《读药》第141期
审美的专制——《读药》周刊2014年度回顾 - 《读药》第140期
《事实即颠覆》:对21世纪前10年的历史政治观察 - 《读药》第139期
西方冲击中的晚清华南社会——解读《大门口的陌生人》 - 《读药》第138期
《两面之词》:中国哲学家对话西方老革命,革命还是变迁? - 《读药》第137期
美国时代精神症候群——解读《<纽约客>故事集》 - 《读药》第136期
《六个字母的解法》:20世纪初剑桥朋友圈的侦破之旅 - 《读药》第135期
寻“我”记——解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暗店街》
独居社会——变革的时代
爱默生与梭罗的睿智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美国人,但这并不恰当。事实上,经济发展创造的财富,以及现代国家福利提供的社会保障,两者共同使独居人口的大范围增长成为可能。【详细】
无论离婚与分居的女性花了多少时间与朋友和邻居交际,他们仍然很难摆脱孤独感,至少是孤独带来的阵痛,而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孤独感带来的痛苦也会持续很久。【详细】
对失去个人独立性的恐惧感,以及对于自身越来越依赖于他人或其他机构的焦虑,都困扰着当代社会绝大多数的老年人,这种不安全感完全是来自于个人主义文化。【详细】
当我前往瑞典,去研究为何如今这么多瑞典人选择独居生活时,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并不是瑞典的社会隔离或孤立问题,反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瑞典对于集体主义的坚持不懈。【详细】
在日本,单身是奔向“无缘死”的直通车;个人自由主义兴盛,从四个方面助长独居潮流。克里南伯格认为,单身社会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与其从道德方面加以训诫,不如以历史的眼光将之视作文明和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留给我们的宝贵财产。【详细】
如今,职场男女偏爱精致独立的生活方式,单身生活不再是被社会遗弃的表现,而是通往成功的道路,因为这样才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但是根据普特南的研究,对个人的好事可能成为对社会的问题:公众机构越来越少,把人们维系在一起的“社会资本”呈下降趋势。【详细】
“就算它是在停车库上方,你也需要一座属于自己的公寓。”现在婚姻并不再是通往成熟的唯一途径,独居的渴望是非常理智的。青年人将独居视为成熟的仪式,安定之前的自我成长。【详细】
统计数据
欧睿信息咨询公司的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在全球范围内独居人口都在急剧增长,这个数字已经从1996年的1.53亿增长到了2006年的2.02亿,在短短十年间增长了33%。
在1950年代,美国人口中只有22%的人单身生活,而今天,超过一半的美国人正处于单身,而其中,3100万人独自生活,——这差不多占到了美国成年人口的1/7。独居人口占到了美国户籍总数的28%,这一比重使之成为美国最普遍的家庭形式,甚至超越了核心家庭的所占比重。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显示,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家庭户均人数由5.3人降至2012年的3.02人。2010年,1人户和2人户占我国全部家庭户的近40%,共计1.6亿户。30岁以上未婚人口中有43.2%是独居,这个比例在城市中为45.4%。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中有四成以上是单人家庭户主。
全球独居人口比例最高的前四位国家:瑞典、挪威、芬兰以及丹麦,在那里,几乎40%到45%的住户是独居者。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独居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印度、巴西。
近期预告
《读药》第147期将于5月15日推出,主题书为:《阁楼上的疯女人:女性作家与19世纪文学想象》,上海人民出版社。以下为近期主题书:
◆《Nature杂志科幻小说选集》[英]亨利·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欢迎书评投稿,字数3000字左右,谢绝一稿多投;投稿邮箱:chenshuang@ifeng.com;一经采用,即付稿酬。
《读药》特约书评人
《读药》特约书评人既有来自学术界的知名专家学者,也有在相关领域有突出研究和独到见解的社会人士。他们将针对《读药》主题书进行点评和解读,为读者提供更有深度和价值的阅读思考。 【吴稼祥】 【高全喜】 【左凤荣】 【秋风】 【郑异凡】 【唐少杰】 【黄道炫】 【闻一】 【谌洪果】 【蒋竹山】 【黄纪苏】 【徐江】 【余世存】 【项继权】 【黄集伟】 【陈新】 【端木赐香】 【张柠】 【赵勇】 【李怡】 【刘汀】 【维舟】 【黎戈】 【更多书评人】
《读药》访谈嘉宾
《读药》在对所评书进行深度解读之外,还辅以对作者本人的访谈,分享其创作心得和经验。 【贺卫方】 【杨继绳】 【金雁】 【张炜】 【施小炜】 【周云蓬】 【阿乙】 【林夕】 【赵柏田】 【雪珥】 【更多访谈嘉宾】
《读药》书评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